智能家居“未死” 发展空间巨大
近日,在工信部赛迪研究院、《中国电子报》社举办的主题为“人工智能如何走进智慧家庭”的圆桌论坛上,学界和家电企业专家就人工智能与智能家居的结合展开了深入探讨。业内人士表示,智能家居的发展应分为三个阶段:第一,硬件单品智能化实现联网;第二,万物互联,实现不同产品的互联互通和交互;第三,协同无感,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真正实现智能家居的无缝互联和场景。目前,智能家居的发展才真正进入到第二个阶段,而这也是市场发展势头虽然强劲依旧,可风口却迟迟未来的重要原因,因为智能家居还不够“智能”。
智能家居是一个新的产业链,需要具备全新的玩法。企业要抛开单干蛮干的架势和闭门造车的观念通力合作。而各方通过合作,形成一套统一的家居信息交换标准,对于自身以及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,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。
就目前来说,由于智能家居行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和技术的不成熟,渐渐地暴露出自身短板。这些短板可归纳为四个方面:
“孤岛”效应。就目前智能家居发展的现状来看,市面上众多的智能家居产品都各成一派,即便一系列智能家居各自拥有不错的功能,也会因为标准及内容服务体系的不统一、不同品牌间的互联网终端设备不兼容等问题,无法达成协作。
消费意识未被真正唤醒。智能家居尚处于起步阶段,介于导入期与成长期的临界点,市场消费体量并未迸发出泰势。虽然新兴的智能家居单品则摆脱了传统模式的臃肿,更容易上手,但这类产品的制造商通常为初创企业,不成熟产品居多,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的接受度也不高。
高成本制约发展。高昂的研发费用连同营销开支,让智能家居产品价格只高不低。而对于智能家居的品牌、功能和需求正处于认知过程中的用户来说,合理的价格仍占据用户购买因素的首位,过高的价格只会让其望而却步。
产品良莠不齐。智能家居行业要求互联网思维和硬件功能的高超整合,但现在市面上的智能单品质量参差不齐,稳定性低,使用感弱,鱼龙混杂的市场依旧处于一个混沌的状态。
长虹技术中心副总经理展华益指出,之前的智能家居概念更多强调联网、连接,缺乏一个物联网的大脑,需要人工操控,无法真正解决用户的需求。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将改变这一切,人工智能技术将使得家电由原来的被动智能转向主动智能,甚至可以代替人进行思考、决策和执行。
而京东智能平台品牌运营部总监李俊周表示 “‘智能’最典型的表现应该是人工智能:机器能够自我进化、自我学习,这样数据能够产生更大的作用,机器未来连接的服务,也会变得更加人性化。”
但是,现在人工智能产品进入家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。其中一个难题就是家用人工智能产品价格太高,一个家庭服务机器人的价格在几十万,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承受得起的。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新技术中心经理张红就表示,如果有家电等产业界加入,如果能够尝试运营与租赁服务机器人的新模式,也有可能降低人工智能的使用门槛。
很多时候不能单纯地强调技术,技术永远不可能达到完全成熟,但是家电厂商和整个行业可以用产品、用业务去弥补一些技术上的缺陷。只要把用户体验提升上来就可以了。所以,尽管智能家居的发展充满艰辛,其在国内尚是一个新兴行业,但其还是以不可抵挡之势在崛起,智能家居已经成为未来家居装饰潮流发展的最新方向。相信在未来至少20年时间里,智能家居行业将成为中国的主流行业之一,其市场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。
本文来自物联商业网,本文网址:http://www.boiots.com/news/show-22542.html。